总之邪在少阳,是半表半里之热,郁而不升,故以小柴胡治之,所谓升、降、浮、沉则顺之也。然内无腹满痛不大便之证,是虽有热而里未实,不可下而可清,故以白虎汤主之。
肾虚水燥,故渴欲引水自救。小柴胡汤,治少阳之正法也。
今被火气劫汗,则从热化而转属于胃,故发谵语;津液内竭,故小便难,是皆由强发少阴之汗故也。躁烦与烦躁亦有别,躁者阴躁,烦者阳烦。
学者试因此而细绎全书,思过半矣。少阴病,谓但欲寐也。
二「虚」字皆由「寒」字得来。程应旄曰:脉浮在表,汗解为宜矣。
今始得之,当不发热而反发热者,是为少阴之里寒,兼有太阳之表热也。惟日西微烦者,以病新差,强食谷蚤,胃气尚弱,不能消谷,故令微烦,不须药也,损谷自愈。